“315”来了,饮品店请注意这些抽查细节

时间:2022/3/15 10:11:33 来源:中国饮品快报 责任编辑:安迪

【摘要】 又到“315”,盘点一下监管部门在奶茶店查些什么?

又到“315”,盘点一下监管部门在奶茶店查些什么?

  恰恰就在“315”之前,有网友在星巴克某店面外卖的一款咖啡中喝出一只虫,引发大众关注。对此,星巴克官方称,经核查,未发现相关虫害问题。

  01、食安仍是“翻车”重灾区

“315”来了,饮品店请注意这些抽查细节

前两天,有网友发微博,称购买的星巴克产品中喝出活蟑螂并附了一张照片。帖子发出当天就登上热搜。

  12日,星巴克中国在其官方微博称,涉事顾客于3月10号通过第三方外卖平台下单了饮品,平台客服后续接到顾客相关投诉后,及时和其进行了沟通处理。

  此外,星巴克对此事作出回应:

  在当日获悉上述顾客情况之后立即调取了相关门店的监控录像,经核实,门店伙伴严格按照饮品的操作流程规范制作该饮品,并使用了为外卖专门设计的一次性密封防漏包装。同时,该门店消杀记录完整,我们也立即于3月10日当天和11日持续邀请第三方虫害服务公司进行了实地检查,并对相关设备进行了彻底检查,未发现相关虫害问题。

  虽然事件存在诸多疑点,目前也没有第三方权威机构给出结论,但事件发酵迅速之快依然出乎人们意料,可见消费者如今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

  每年“315”期间,总能曝出一些食安相关事件。

  去年315期间,上海市场监管部门突击检查了部分奶茶店,其中涉及大批一线品牌。

  据了解,一些品牌门店均暴露出后厨环境脏乱、原料放置不合规、产品存放卫生安全保障欠妥等问题,从官方公布的现场图片来看,整体卫生情况实在触目惊心,令消费者堪忧。市场监管部门表示,针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不规范问题,已提出整改意见,责令相关经营者限期整改。

  2020年,江苏市场监管局曾对当地奶茶店进行了监督检查,涉及多个消费者耳熟能详的品牌,检查发现,不少奶茶店存在操作台脏乱差、食用冰块菌落总数超标、食材过期、水果腐烂、霉变水果等问题。

  更早的2019年,黑猫投诉平台显示,某奶茶品牌被曝出门店内存在手抓垃圾徒手切水果、烂芒果与好芒果掺着用、臭香蕉直接榨汁、隔夜茶及兑水果汁等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

  因为食安问题“翻车”的茶饮门店几乎年年都有,品牌无论做多大,企业内部管理无论多完善,食安永远是我们头顶上那柄达摩克利斯之剑,大意不得。

  02、产品成分标识不清

  去年,央广网记者在北京、郑州多家奶茶店走访调查,并抽取相应比例奶茶样品进行检测。调查发现,市面上不少大众熟知的品牌存在“无糖”奶茶仍有糖、用奶精混淆鲜奶、含有咖啡因未提示特殊人群等现象。

  在这次调查中,共有6个知名茶饮品牌参与试验,检测指标涉及总糖、咖啡因、蛋白质、脂肪等8项指标。因现制现售饮品并没有相应“国标”,实验采用多地消保委奶茶检测使用的“GB/T 21733-2008《茶饮料》”标准。检测结果显示,部分品牌奶茶正常糖就含糖量在35.5至26.5g之间,远超国标规定含糖量。

  2021年1月,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网站发布一批食品安全抽样报告,共有300多个产品的咖啡因和菌落总数项目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

  部分奶茶品牌未在门店、商品包装的显著位置给出类似“奶茶含有咖啡因,老人、儿童、孕妇不建议过量饮用”的提示而被开具整改通知。

  03、设备摆放不对都要罚

  如今,市场监管部门对茶饮门店监管的内容和范围已经较过去扩大了许多,一些以前不是问题的问题,现在就可能是开罚单的问题。

  去年,上海市场监管部门突查了一批茶饮门店,其中不乏头部品牌,随后列出的整改清单一长串。

  1、乳制品等半成品露天放置,没有盖子遮挡。

  2、冰柜内的原材料均敞口放置、未密封。

  3、植脂末等部分食品原料使用后未封口。

  4、原材料随意放置在桌面上,与杂物为邻,操作环境不整洁。

  5、报废的芒果等水果随意丢弃,未按规定存放和处置。

  6、员工私人食品与店内原料混放。

  7、工作人员健康证不齐全,口罩佩戴得不规范(配制饮料过程中,佩戴者不得露出鼻子)。

  广西执法部门抽查得更细致,除原料、茶叶、包材等原辅料,连门店的茶桶都被翻过来看里面干不干净。

  对于奶茶店来说,茶桶是一个比较难清理的地方,因为每天都要泡茶装进去,所以每天都要清洗,因为不清洗的话,那很容易让茶桶里面滋生细菌,出现异味儿。

  对不达标的门店,要求负责人在清洗茶桶的时候,需要将水龙头拆下来,将与食材接触的零件一个一个拆下来清洗并且消毒。而像净水设备等其他的设备,也需要经常清洗消毒。

  04、奶茶做好不喊号,“人造”排队

  去年,成都媒体报道部分茶饮门店故意不叫号,让顾客在店前扎堆等待,人为造成生意火热的景象。

  消费者通过某点评网站报料称:“小程序点单,到店后才发现,做好的奶茶放了一桌子,就是不喊号,这样是不是为了显得店里等候的人多?”

  经走访了解,该店点单小程序预计时间与实际取件时间相差较大,遭到诟病,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首先,部分顾客反映,店铺既有现场点单、小程序点单,还有外送服务,店员一直忙着做外送饮品。有顾客反映:“店里站满了等着取茶的人,他们却一直在做外送的。”

  顾客站在店里等着,发现很多饮品做好后就一直放在桌上,去询问店员就说还差 后一步, 后当着顾客的面倒入一层奶盖。顾客表示,“为什么不能一杯做好后再做下一杯呢?大家都在店里等待,我只能猜测是店家为了显得生意更火热而故意为之。”

  其实这类现象并非个案,部分茶饮门店确实有通过故意压单的方式,让顾客聚集以达到吸引消费的目的。虽然法律还没有明文规定这类行为是否合法合规,但毕竟有违“诚信经营”原则。一旦曝光将对品牌造成持续伤害,得不偿失。

  05、店内安装人脸识别摄像头

  2021年,央视曝光商家安装人脸识别摄像设备,违法收集个人信息。结果“拨出萝卜带出泥”,网友反映不少茶饮门店也有安装人脸识别设备。

  据称,通过人脸识别,这种系统可以分析短则一周长则一个月的客流人数、去重顾客数、男女比例、新老顾客数、年龄分布、到访次数等。

  一家智能监控行业的业内人士介绍过茶饮门店安装人脸识别设备的原因,因为这类本身价格不高,而且十分智能化,一部手机就能在后台收集数据。关键是,因为茶饮行业属于对成本敏感型行业,通过大数据筛选、归类,实现客群精细化管理营销。

  不过,我国《民法典》、《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等法律已明确规定:收集个人生物识别信息前,需告知被收集人信息用途并征得被收集人同意。

  2021年“315晚会”后,国家网信办也正加紧制定出台专门针对个人信息保护法律。

  当前,数据安全是国家高度重视的科技领域,相信未来执法部门对这一领域的监管只会越来越严。